計量對工業(yè)生產的作用和意義是很明顯的。本身就要求有高度的計量保證。生產的發(fā)展,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,即以經驗為主的階段,半經驗、半科學階段和科學階段。計量則是科學生產的技術基礎。從原材料的篩選到定額投料,從工藝流程監(jiān)控到產品的品質檢驗,都離不開計量。例如,合肥計量校準,一輛普通的載重汽車有9000多個零件,由上百個工廠生產,若沒有一定的計量保證,就無法裝配成功
你是否擔心電子秤不準?是否擔心出租車計價器打表有貓膩?又是否擔心水表、電表、燃氣表這些常用的儀器會偷偷跑出個“巨額數字”來?這些關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其實都離不開計量。
從1967年3屆國際度量衡大會實現(xiàn)對秒的重新定義,到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全票通過了關于“修訂國際單位制(SI)”的1號決議,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(xiàn)由常數定義。也就是說,儀器計量校準價格,從今年的5月20日開始,我們將正式邁入以基本物理常數定義測量單位,以基準為基礎核心的全球的測量體系新時代。
七個基本單位中的四個,即公斤,安培,開爾文和摩爾將通過選取普朗克常數(h),基本電荷(e),玻茲曼常數(k)和阿佛加德羅常數(NA)的固定數值來重新定義。
所謂計量,計量校準機構,是指實現(xiàn)單位統(tǒng)一、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,是測量的科學與應用。有人曾形象地比喻,計量就像空氣一樣,與人類生產生活緊密相連,但往往又不被人們注意。計量的作用體現(xiàn)在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社會、等多個領域。過去用的尺、斗、秤,現(xiàn)在用的電表、水表、煤氣表、熱能表以及用于貿易結算的衡器都是計量器具。在醫(yī)i療衛(wèi)生領域,診斷、化驗、手術、監(jiān)護、治i療全過程,都離不開計量器具。